跳到主要內容

精選文章

倫敦式散步 — 第四步 Angel Station

第四步 — Angel Station 街道上的花店 站在往出口方向的長長手扶梯上,離開了Angel Station 站,一排的餐廳、酒吧、咖啡廳,服飾店,設計展覽館以及有特色的小店顯示出熱鬧的氣氛。光是星巴克在車站附近就有三家,除此之外各個大型超商也在此開設,如此的高生活機能性,讓這區域相當不僅適合家庭進駐的地方,常常可看到貴婦們推著嬰兒車在此散步,也有許多新潮設計工作室也在此承租,三不五時舉辦個展或工作坊。 可點開看放大的地圖 Angel 屬於 London Borough of Islington 地區,也是商業改造地區(有額外徵商業稅用來改善地區環境等公共服務)。沒有Islington北邊的混亂,而多了一些盎然的味道。在主要道路Upper St 的建築物多半是屬於現代風格,以前在此居住在朋友家時,總是習慣從家裡的垂直大窗戶望向街道,有的時候彷彿也跟街道上的人互望。每次要回家的路上,都會經過ㄧ戶樓下是酒吧的工作室,在晚上他總是一個人,在窗戶裡面對著一排排的書櫃,打著電腦,而不畏樓下的歡聲,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一樓是酒吧的工作室 而從Upper St 往Charlton Pl再轉進Camden Passage 是Angel 區域的小市集,假日會有古董攤販,平日則是咖啡廳與餐廳也都高朋滿座的人文區。美式風格的早餐俱樂部餐廳是我每次經過這都要進去的餐廳,店裏貼滿了「早餐俱樂部」的海報以及相關的報導文章。每次走進這裡就像是重溫了學生時代的感覺,而且每份餐點的分量也是驚人之多。 再回到Upper St的分岔路往Inslington Green 轉進去St Peter's St,則是倫敦最大間的Cass Art。Cass art 獨棟的木頭倉庫設計總共有兩層樓以及地下一樓,是專門賣有關繪畫的用具,器具琳琅滿目,也時常舉辦工作坊的活動。每年暑假都會有大打折扣的一天,在那一天都可看到學生門大排長龍的盛況。 Cass Art的店門 再往上走有現代風格的劇院,也有霓虹燈上閃爍著上映的電影名字的復古風格的電影院。 復古電影院 而2013年6月13號是英國樂團 Trav

倫敦式散步 — 第五步 Abbey Road

第五步 — Abbey Road

OH! 親愛的陛下,我在章魚花園裡用著Maxwell的銀色槌子敲打已封存的夢。
太陽之王總是透過臥室的窗外,撒進了那些我們在一起的時光。
看著小氣的芥末先生與塑膠佩特,承受著兩人的負擔,
想起,我要你的念頭,因為你對我是如此的重要,即使你從來沒有給過我你的錢,
在最後,太陽來了,而我又沈入黃金夢鄉。(改編自Abbey Road 專輯歌名)


路口對面你招了招手,我跨過馬路朝向你,走過黑與白的相間,無數個歲月的流失與曾經在耳邊的音符,這就是位於 St John's Wood 車站旁的Abbey Road。

走在Abbey Road上
因為The Beatles而得名的一條平凡的馬路,在2010年時已被英國政府列為歷史文化的重要遺跡。跟1969年比較馬路的兩旁四周跟當年沒有並沒有太過多的變化,而不論是平日還是假日永遠都會有人潮前來過馬路,我想,這些都對附近的居民與車流增加了一些困擾,但是樂迷的心情還是無可取代。無法前來的人也可以透過Abbey Road Studio網站上的 Crossing Cam 彷彿跟偷窺者一樣的心情,觀看路口情形。甚至在今年六月時Abbey Road與Google合作設立了 Inside Abbey Road 樂迷可在網站上,以360度的參觀Abbey Road Studio實景旅程。


 Abbey Road Studio門前的塗鴉

可點開放大地圖

The Beatles以此條路所拍攝的專輯封面,謠言傳說多不可舉,有人說在專輯封面裡Paul McCartney赤腳走路有意味已經不在世上了,而其他團員三人各代表了不同的職位來送別, 身穿白衣的John Lennon代表教士,黑衣服的Ringo Starr則是抬棺者,工作服的George Harrison為挖墳工人,連Paul抽煙的手勢也被解讀為棺材釘的象徵,而身後金龜車的車牌LMW 28 IF,則被流傳成27歲發行此專輯的Paul是否會活到28歲? LMW也被解釋成”Linda McCartney Weeps”。縱使當時謠言紛紛擾擾,但現實是Lennon 在1980年被謀殺,Linda在1998年去世,而George在2001因病去世。


知名的Abbey Road Album 封面






















在錄這最後一張專輯時,McCartney 曾提議想到聖母峰來拍攝專輯封面,而團員們似乎覺得麻煩,最後決定在Abbey Road Studio前的馬路來拍攝,無心的決定就成為了經典。來回走了幾次,最後成為了這一張一樣的步伐,每個人已各自的姿勢往前走,卻又顯得如此平衡的留念。

再度來返走了幾次這條馬路,人聲、車聲、空氣裡的冷風,難以想像當時他們的心情會是如何呢?從Liverpool發跡的他們到紅遍全世界的披頭四,渡過了混亂泡沫的荒唐,也承受了盛名之累,到後來團員們的拆夥、離開。當初的他們用音樂聯繫了自己與世界,後來音樂留下來了,披頭四的人員已成過去。結果就像George Harrison身前所說的" The Beatles will exist without us.” 

George Harrison於利物浦披頭四博物館裡的文字


在 Abbey Road 這最後ㄧ張錄製的專輯裡,對George Harrison 遲來的創作才華的肯定"Something" and "Here Comes the Sun"。而John Lennon 也缺席錄製Paul所創作的歌 "Maxwell's Silver Hammer"(其他團員也表示對這樣“ McCartney般的老婆婆搖籃曲“沒有正面的評價),而專輯特別收錄的一系列輕快組曲團員們正反意見也不同,但我還是相當喜歡他們一起合唱的 “ Carry That Weight ” McCartney, Lennon, Harrison, and Starr。

每次一聽就會覺得在那首歌的世界裡,什麼都沒有改變,他們也不曾離去。
而這些或許也都寫在了John Lennon 的音樂裡。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

By John Lennon- Imagine



--------------------------------------------------------

👏 👏 歡迎追蹤粉絲專頁如下 ✅

FB 旅人YU
IG a_travel_intern_yu
Twitter a travel yu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倫敦式散步 — 第四步 Angel Station

第四步 — Angel Station 街道上的花店 站在往出口方向的長長手扶梯上,離開了Angel Station 站,一排的餐廳、酒吧、咖啡廳,服飾店,設計展覽館以及有特色的小店顯示出熱鬧的氣氛。光是星巴克在車站附近就有三家,除此之外各個大型超商也在此開設,如此的高生活機能性,讓這區域相當不僅適合家庭進駐的地方,常常可看到貴婦們推著嬰兒車在此散步,也有許多新潮設計工作室也在此承租,三不五時舉辦個展或工作坊。 可點開看放大的地圖 Angel 屬於 London Borough of Islington 地區,也是商業改造地區(有額外徵商業稅用來改善地區環境等公共服務)。沒有Islington北邊的混亂,而多了一些盎然的味道。在主要道路Upper St 的建築物多半是屬於現代風格,以前在此居住在朋友家時,總是習慣從家裡的垂直大窗戶望向街道,有的時候彷彿也跟街道上的人互望。每次要回家的路上,都會經過ㄧ戶樓下是酒吧的工作室,在晚上他總是一個人,在窗戶裡面對著一排排的書櫃,打著電腦,而不畏樓下的歡聲,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一樓是酒吧的工作室 而從Upper St 往Charlton Pl再轉進Camden Passage 是Angel 區域的小市集,假日會有古董攤販,平日則是咖啡廳與餐廳也都高朋滿座的人文區。美式風格的早餐俱樂部餐廳是我每次經過這都要進去的餐廳,店裏貼滿了「早餐俱樂部」的海報以及相關的報導文章。每次走進這裡就像是重溫了學生時代的感覺,而且每份餐點的分量也是驚人之多。 再回到Upper St的分岔路往Inslington Green 轉進去St Peter's St,則是倫敦最大間的Cass Art。Cass art 獨棟的木頭倉庫設計總共有兩層樓以及地下一樓,是專門賣有關繪畫的用具,器具琳琅滿目,也時常舉辦工作坊的活動。每年暑假都會有大打折扣的一天,在那一天都可看到學生門大排長龍的盛況。 Cass Art的店門 再往上走有現代風格的劇院,也有霓虹燈上閃爍著上映的電影名字的復古風格的電影院。 復古電影院 而2013年6月13號是英國樂團 Trav

倫敦主題式散步 — Rooftop Film Club

主題式散步 —  Rooftop Film Club 你最想要在屋頂上做什麼呢? 在屋頂上唱歌、在屋頂上喝酒、在屋頂上看星空... 或是在屋頂上看電影?  Bussey Building 屋頂上 七八月的倫敦,是一年裡最舒服的季節, 也是屋頂電影節最熱鬧的時候,也或許是因為離天空比較近的時候,看得角度不同,喜歡上在高處看電影的感覺,空氣中的氣氛染上了些許的浪漫的醉意。 跟隨著屋頂電影俱樂部的地圖,來到了倫敦的南方,從Peckham Rye Station(可搭從London overground )出站後,沿路上的街道有著原始斑駁的痕跡,步行約五分鐘後,抵達了Bussey Building。 在一樓入口處迎接的是畫有黑白城牆圖騰的門口。順著階梯往上走,推開了通往屋頂的門後,右手邊是螢幕牆, 後方賣有爆米花、啤酒等,而鋪著草地的走道上,一排一排的紅白橫條紋沙灘椅變成了天空椅,屋頂變成了雲層,隨著電影放映的時間向晚,還有星空的陪伴。現場還提供了毛毯,雖然是夏天的倫敦夜晚,還是有幾許的寒意,帶上了無線耳機沈浸在電影的世界裡,就像是在窩在家裡的沙發上看電影一樣的舒適,只是環境變成了更遼闊的天空。 Bussey Building 入口 追溯屋頂電影節的開始,歷史較為悠久的為 Rooftop film 源自於1997的紐約現今也在紐約、曼哈頓、布魯克林為主,而 Rooftop Film Club 此組織源於2011年開始,在紐約、洛杉磯、以及倫敦都有。 在倫敦有四個放映的地點Bussey Building(Peckham)、Queen of Hoxton (Shoredtich)、 Roof East (Stratford)、 Roof Gardens (Kensington),從以往在夏天才開放的放映場次,這一兩年也漸漸拉長了開放時間,而每一次片單總有新舊電影的選單,可供不同電影愛好者選擇。如果不滿足在沙灘椅上看電影,還有其他的Film Club 如 Hot Tub Cinema ,有一圈一圈的溫水池可讓人泡著看電影,或是席地而坐的大草原中邊野餐邊看電影,也有 2015 年才開始的 Underground Film Club 可感受在神祕的地下道看電影的感覺,其他戶外電影選項也可參

倫敦式散步 — 第一步 Sloan Square of Chelsea

第一步 — Sloan Square of Chelsea 散步是住在倫敦時,養成的新嗜好。平日的倫敦街頭,沒有太多人潮。道路可以喘口氣,而我則可以徜徉在街景裡。 Sloan square廣場旁的街景 從 Sloan square station( District & Circle line) 下車後,就來到我第一個踏進倫敦的地方 -  屬於 Chelsea 區域的高級地段。遠離  Oxford Circus  的購物人潮,也沒有  Piccadilly Circus  的觀光人群。一杯咖啡的悠閒時光,在城市裡起舞,就是這個地方的註解。 沿著 king ʼ s road, 就會看到有名的  Peter Jones  也是屬於  John Lewis  的百貨之一。原本 Peter Jones  為帽子製造商的兒子,但在 1914 他去世後 ,John Lewis  便把他買下來傳給他兒子管理,也就是現在變成了企業的一部份了。 百貨公司已經將近有 140 年的歷史,最有名的是有很多布料可以讓民眾採買,很適合會縫紉的人來逛ㄧ逛,不過單價可是不便宜。 最吸引我的地方,其實是頂層的自助咖啡廳。在那裡可以俯瞰 king ʼ s road 美麗的街景。往往百貨公司裡沒有很多人在逛,但是頂樓卻常常高棚滿座。想要坐在窗邊看街景,就要看運氣了。雖然咖啡普通,但是景色一百分的好地方。 Peter Jones頂樓咖啡店的窗外 在百貨公司的斜對面有著著名的現代藝術博物館 —SAATCHI GALLERY ,像是 CHANEL , Andy Warhol ,都有相關作品在此辦過展覽,有時也會舉辦品酒會。 SAATCHI GALLERY品酒會時的情況 Saatchi Gallery 的經營者為已經 70 歲的 Charles Saatchi  ,不僅是一個藝術品的收藏家的身分之外,之前也為 London Evening Standard  寫了藝術專欄 , 但其實是關於他對一些事情的幽默獨特看法。更廣為人知的是,他也贊助了 Young British Aritist(YBAS) ,像是 Damien Hirst 也是 (YBAS) 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