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5的文章

精選文章

倫敦式散步 — 第四步 Angel Station

第四步 — Angel Station 街道上的花店 站在往出口方向的長長手扶梯上,離開了Angel Station 站,一排的餐廳、酒吧、咖啡廳,服飾店,設計展覽館以及有特色的小店顯示出熱鬧的氣氛。光是星巴克在車站附近就有三家,除此之外各個大型超商也在此開設,如此的高生活機能性,讓這區域相當不僅適合家庭進駐的地方,常常可看到貴婦們推著嬰兒車在此散步,也有許多新潮設計工作室也在此承租,三不五時舉辦個展或工作坊。 可點開看放大的地圖 Angel 屬於 London Borough of Islington 地區,也是商業改造地區(有額外徵商業稅用來改善地區環境等公共服務)。沒有Islington北邊的混亂,而多了一些盎然的味道。在主要道路Upper St 的建築物多半是屬於現代風格,以前在此居住在朋友家時,總是習慣從家裡的垂直大窗戶望向街道,有的時候彷彿也跟街道上的人互望。每次要回家的路上,都會經過ㄧ戶樓下是酒吧的工作室,在晚上他總是一個人,在窗戶裡面對著一排排的書櫃,打著電腦,而不畏樓下的歡聲,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一樓是酒吧的工作室 而從Upper St 往Charlton Pl再轉進Camden Passage 是Angel 區域的小市集,假日會有古董攤販,平日則是咖啡廳與餐廳也都高朋滿座的人文區。美式風格的早餐俱樂部餐廳是我每次經過這都要進去的餐廳,店裏貼滿了「早餐俱樂部」的海報以及相關的報導文章。每次走進這裡就像是重溫了學生時代的感覺,而且每份餐點的分量也是驚人之多。 再回到Upper St的分岔路往Inslington Green 轉進去St Peter's St,則是倫敦最大間的Cass Art。Cass art 獨棟的木頭倉庫設計總共有兩層樓以及地下一樓,是專門賣有關繪畫的用具,器具琳琅滿目,也時常舉辦工作坊的活動。每年暑假都會有大打折扣的一天,在那一天都可看到學生門大排長龍的盛況。 Cass Art的店門 再往上走有現代風格的劇院,也有霓虹燈上閃爍著上映的電影名字的復古風格的電影院。 復古電影院 而2013年6月13號是英國樂團 Trav

倫敦式散步 — 第三步 Tate Modern

 第三步 — Tate Modern Tate Modern外觀 原始斑駁如 作廢已久的工廠,沒有多餘的顏色只有土色籠罩著,方格的空間還有長長的煙管, 座落在泰晤士河旁邊,旁邊有莎士比亞劇院,以及千禧橋可以連接到對岸的聖保羅教堂, 這就是--TATE MODERN。 千禧橋以及對面的聖保羅教堂 Tate Modern的前身為河畔電力廠,在1981年關閉後由兩位瑞士建築師 Jacques Herzog和Pierre de Meuron改造。建築師決定繼承了建築物的外觀,而進行內部的革新,在其中的創舉甚至用了四百二十萬的磚塊來打造垂直的窗口,以在內部可投射出戲劇性的光亮感覺。到了西元2000年 TATE MODERN才正式對外開放。 而我自己最喜歡在平日來。平日裡沒有太多遊客,可以靜靜的欣賞博物館裡的作品,也不用太擔心荷包的問題,因為館藏都是免費可觀賞,除了一些特展需要收費門票之外。主要展覽為現代藝術風格 ,而另一間Tate Britain則是有古典藝術展覽風格。除了倫敦之外,還有兩間在Liverpool 和 St lves。 館內的商店以及大廳的入口 即便是平日,廣大的Tate Modern 總是會有人註腳,如坐在大廳的階梯看書、喝咖啡、聽音樂。而商店也總是有不少顧客會被藝術人文類的書所吸引。 每次在此看展,在偌大的空間裡,可以進行自己與藝術品的對話。雖然也許不明白其中的意境,但沈澱下白天的紛紛擾擾,取而代之的是感受那純粹美好事物的饗宴。我想,這或許是人們被吸引走進美術館的理由。 六層樓的Tate Modern你可以選擇要在頂樓喝一杯咖啡或紅酒來觀看泰晤士河裡的風景,也可在二到四樓中不同的展覽廳遊走,或索性就在大門入口處坐在階梯裡看起書,因為Tate Modern就是你自己的藝術館,沒有制式化的規定,看畫、看書、喝咖啡、或是到處亂走都是這裡的特色。 即便離開了Tate,在外面的環境也是Tate的一部份,路旁的樹蔭,河邊的街頭藝人的表演,有時也會有裝置藝術的展示。去年和朋友在此參觀,倫敦設計節九月所推出的的「Endless Stair」大家都可以自由的爬上爬下,當爬到頂端時原本以為會有些恐懼,但取而代之的是舒適感,感受微涼的風與沒有盡頭端的樓梯所欣賞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