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精選文章

倫敦式散步 — 第四步 Angel Station

第四步 — Angel Station 街道上的花店 站在往出口方向的長長手扶梯上,離開了Angel Station 站,一排的餐廳、酒吧、咖啡廳,服飾店,設計展覽館以及有特色的小店顯示出熱鬧的氣氛。光是星巴克在車站附近就有三家,除此之外各個大型超商也在此開設,如此的高生活機能性,讓這區域相當不僅適合家庭進駐的地方,常常可看到貴婦們推著嬰兒車在此散步,也有許多新潮設計工作室也在此承租,三不五時舉辦個展或工作坊。 可點開看放大的地圖 Angel 屬於 London Borough of Islington 地區,也是商業改造地區(有額外徵商業稅用來改善地區環境等公共服務)。沒有Islington北邊的混亂,而多了一些盎然的味道。在主要道路Upper St 的建築物多半是屬於現代風格,以前在此居住在朋友家時,總是習慣從家裡的垂直大窗戶望向街道,有的時候彷彿也跟街道上的人互望。每次要回家的路上,都會經過ㄧ戶樓下是酒吧的工作室,在晚上他總是一個人,在窗戶裡面對著一排排的書櫃,打著電腦,而不畏樓下的歡聲,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一樓是酒吧的工作室 而從Upper St 往Charlton Pl再轉進Camden Passage 是Angel 區域的小市集,假日會有古董攤販,平日則是咖啡廳與餐廳也都高朋滿座的人文區。美式風格的早餐俱樂部餐廳是我每次經過這都要進去的餐廳,店裏貼滿了「早餐俱樂部」的海報以及相關的報導文章。每次走進這裡就像是重溫了學生時代的感覺,而且每份餐點的分量也是驚人之多。 再回到Upper St的分岔路往Inslington Green 轉進去St Peter's St,則是倫敦最大間的Cass Art。Cass art 獨棟的木頭倉庫設計總共有兩層樓以及地下一樓,是專門賣有關繪畫的用具,器具琳琅滿目,也時常舉辦工作坊的活動。每年暑假都會有大打折扣的一天,在那一天都可看到學生門大排長龍的盛況。 Cass Art的店門 再往上走有現代風格的劇院,也有霓虹燈上閃爍著上映的電影名字的復古風格的電影院。 復古電影院 而2013年6月13號是英國樂團 Trav...

倫敦主題式散步 ㄧ The Proms

倫敦主題式散步 ㄧ  逍遙音樂會  The Proms 倫敦讓人直接聯想到的第一印象,脫離不了西裝筆挺的英國紳士、繁華的貴族氣息還有濃濃的歐洲古典味,而最可以感受到那傳統蔓延氛圍莫過於每年夏天七、八月由BBC主辦的The Proms(逍遙音樂會)有八星期長的活動,地點就在Hyda Park(海德公園)旁邊,可從South Kensington Station車站下車,穿過包含V&A、Science Museum展館等的Exhibition Rd,便可看到Royal Albert Hall。 Royal Albert Hall 地理位置 從1895年開始創辦人Robert Newman想跳脫刻板印象的古典演奏,讓更多人尤其是不太常參加古典音樂會的人,能夠一同前來享受古典音樂的魅力,除了有室內音樂廳以外的場地還有戶外公園的表演,希望前來的聽眾能不受拘束地隨意地走動欣賞。 Sir Henry Wood戴上桂冠的趣味演出 而音樂會的最後一夜固定在九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演出,當天會由音樂家代表為第一代的指揮家Sir Henry Wood戴上桂冠的儀式之外,當天演奏的曲目也與先前大為不同,多半為英國愛國歌曲,所以現場也會有許多人帶著國旗一同揮舞,在傳統上最後一首總會演奏英國國歌,民眾也會一起合唱著,但真正讓民眾能心滿意足離開會場的歌為「 Auld Lang Syne (蘇格蘭語)」也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驪歌」的原曲,台上台下眾人手拉著手合唱作為閉幕。 點擊圖片觀看Auld Lang Syne 雖然為八星期長的活動,每天還是可以看到人群大排長龍為了買只要£6的站票,如果不想排隊的人可在網路先行購買其他區位的座票 →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articles/3K8zlfLQBHNmVSxR5ccfgz6/how-to-book ,但只有站票需要現場購買。 The Proms 包含了廣大的年齡層,令人驚訝的是其中不乏許多長輩們也在排隊隊伍之中,如果是最後一夜的站票更是很難搶到入門的號碼牌,若不想在外人擠人時,也可以在家欣賞BBC radio 3的轉播。 八月的氣候對於排隊是非常友善的,當初也是為了要買到站票在看不見頭的人...

倫敦ㄧ 無關散步記事

倫敦無關散步記事 - 所謂 屋漏偏逢連夜雨 凌晨12點01分了,是我的手機正式宣告罷工前所看到的最後畫面。再試著按一次門鈴,依舊沒有人回應,翻開門口的送信閘口,家裡的走廊空空蕩蕩,果然沒人在。今夜站在門外的我,還有一把傘與裹著大衣的自己作伴。 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沒有帶鑰匙時室友偏偏沒回家。試著在回想起兩個小時前出門的情形,穿上大衣後拿著手機與零錢,前往與朋友在車站的咖啡廳見面。的確,沒有戴上鑰匙的片段。 媽媽叮嚀的語氣開始迴盪在耳邊:「不是跟你說過,出門前要念一遍,手機、皮包、鑰匙嗎?」是的,老媽果然永遠是對的。 住在一層兩戶共四層樓的公寓裡,或許我可以去按對面房的門鈴詢問借住一晚的可能性,但事實上對於鄰居零概念的認知,讓理智止住了蠢念頭的蔓延,所幸回家時剛好公寓大門有人出來時,讓我順勢進到公寓裡面,免除了在外流浪的最糟情況。倚靠著公寓裡走道的窗口,看著11月份溫度3度的倫敦夜晚,雖然今年還沒有降雪,身體仍實在地感受到了冬天的冷冽。對面酒吧招牌的霓紅燈不斷地閃爍照耀著馬路上那三三兩兩行走的路人,摸索著口袋裡的零錢盤算來去酒吧待一會,但一想到酒吧似乎只營業到凌晨三點,剩下的時間可能會有變成流浪漢的危機,兩害相權取其輕待還是待在公寓裡較為安全。 沒有帶手錶的習慣,不知時間的走向已過多久,自從啟用智能手機人生開始,手錶跟相機已埋在泛黃的過去,諷刺的是電池沒了,就算多智能也無作用。看著街上人的蹤跡漸漸散去,最後酒吧的霓紅燈也熄滅了,夜空中的星星與月亮越來越清晰,街上安靜地連風聲都變得清楚。住在這快兩年多的日子,從來沒有注意到,座落在家門前的夜晚是這個樣子,這個城市的樣子。突然很想把這幅景象拍張照,拿出手機時,才又想起手機沒電的窘境,提醒著我是該解決這有家歸不得的情況。 在門前衡量著門內送信口與鑰匙孔的距離跟手上的傘柄很像,由於是老式的門鎖,只要能將裡面的鑰匙閘一邊彈高,就可以打開門鎖。於是我拉長了傘柄,伸進了送信口,努力地想用傘柄將裡面的鎖彈開,反覆試了幾次,因摩擦而泛紅的手腕仍無法喚醒冰冷的門。深呼吸,嘆了一口氣後,頹坐在門邊的階梯休息。 一個人獨處時,思緒總會莫名其妙地亂竄,此刻感受到離文組的我相隔遙遠的相對論應用,經歷了嘗試開鎖的工作跟放空的時間,時鐘軌跡已走了多久?十分鐘?半小時?一小時?然而窗外,一切都沒變,從外...

倫敦式散步 一 第九步 Borough Market

第九步 — Borough Market(博羅市場) 巷內的酒吧 Borough Market(博羅市場)雖然沒有  Portobello Market 大型,也沒有 Brick Lane 市集的古怪,卻有一千年以上歷史的傳統市場,近年包含批發與零售業相關販售,在平日星期一到星期五可看到上班族來此買午餐,假日則是充滿一家大小出遊的熱鬧景象,食物種類從蛋糕、麵包、熟食到蔬果海鮮類都有,聖誕節時更有相關的傳統食物販售,以支持SLOW FOOD(慢食運動)的精神,發展及保護當地的傳統美食,Borough Market 的食物總可以感受到其特別之處。 地圖推薦 市場指標 從London Bridge 車站下車後,我習慣從Stoney St進入,道路左邊寫著Borough Market的招牌,右邊則是琳瑯滿目的店家。其中有一家Applebees Fish 在平日中午會在店家前擺攤,用鐵板煎著新鮮的鮮蝦和魚類在用薄餅夾著特調的醬料將蔬菜包起,馬上可吃到一口蔚然海洋的味道,往前走一點可在知名的 Monmouth咖啡店 小憩一會後,再踏入由挑高的綠色鋼架所設計的市集裡面,陽光灑了下來照耀著新鮮的食物,此區都是販售蔬果、海鮮、肉品等的區域之外還有其他的飲料食品等,前方另一區則是販售餐點,漢堡、起司、德國香腸攤販等,如果想在聖誕節品嚐火腿的氣氛,可到Roast shop不用走到二樓的高價位,位在一樓的店面也有火腿加上蘋果泥的三明治搭配,過多的份量讓我每次都是點一份可兩人一起吃。 Borough Marke 情景 麵包攤販 甜點攤販 逛完市集裡面,周圍也有許多獨特的店家,在Stoney St Monmouth咖啡店旁隱密的巷子裡,綠色的店門上掛著Paul Smith的招牌,小小的店卻放著不少品牌的商品。而在Stoney St後方則有一家大型賣酒的Laithwaite's Wine店家,從威士忌、紅白酒等不同的種類,如果不知道要喝什麼樣的味道,碰到親切的大叔店員還會幫你介紹讓顧客也可嘗嘗不同的味道。 paul smith店門 Laithwaite's Wine 走在一致性的咖啡色外磚和灰色的道路上讓人感到悠閒的舒適感,從1932年時市集入口所建造的藝術裝飾風格的...

朋友T

朋友T 聽著陌生隔離的語言 讀著不知所云的文字 走著難以下嚥的道路 看著難以入門的劇情 耳機所傳來的聲音 流行樂還是R&B   House或是Disco   都只是黑夜與白天的過場 窗外透進刺眼的陽光 映出迷濛的雙眼    思緒還在夢裡攪和     而手上這杯呼著熱氣的拿鐵咖啡  讓真實無處可逃        那些我們當初所留下來的痕跡 現在都不再重要                    灰色的水泥地上畫著一條條白色線條 遺憾 那不是能譜起回憶的黑白旋律   只是 一般不過的平常馬路 綠燈亮起,前進的是生活還是人生? Tap coffee No.193 Wardour Street, W1F 8ZF Opening Hours Mon - Fri : 08:00am - 7:00 pm Sat : 10:00 am - 6:00 pm Sun :11:30 am - 6:00 pm ▶上一篇 朋友S      ▶下一篇 朋友U   --------------------------------------------- 👏 👏 歡迎追蹤粉絲專頁如下 ✅ FB  旅人YU  ☕ IG  a_travel_intern_yu  ☕ Twitter  a travel yu  ☕

台北主題式散步 ㄧ 愛馬仕 Wanderland 「 奇境漫遊 」展覽

2017 9/23~10/15 台北 愛馬仕 Wanderland「奇境漫遊」展覽 “ On the musical stave of a zebra crossing,  t he roundabout ways of life invite you to Flânerie“ 「 人行道的樂譜線上,生命的意義在漫步的旅程中迴旋。」 愛馬仕 Wanderland 奇境漫遊展 2017愛馬仕台北「 Wanderland   奇境漫遊 」,策劃了10個巴黎人漫步的展間,從漫步者的手杖收藏、雨後的咖啡館、令人流連忘返的櫥窗陳列等,都是這次展覽呈現的空間。 策展人Bruno Gaudichon表示靈感來於 「Flâneur」,此字緣於19世紀的巴黎在城市規劃時決定讓原本只以馬車代步的道路改以行人為主的方式,在文學中運用了「Flâneur」代表著漫無目的的閒晃和城市的探索者,更讓原本做馬具相關皮製的愛馬仕靈機一動,開始著重在櫥窗的設計上(window displays),吸引了路上的行人將眼光投射在櫥窗的世界中,巴黎的城市街景下成了美麗的註解。 展間7 巴黎拱廊街 「 Wanderland   奇境漫遊 」從2015年英國倫敦薩奇(Saatchi)藝廊起航,同年於巴黎塞納河畔旁建立展廳、2016於首爾策展時首次應用AR科技,接者於杜拜噴泉旁Burj Lake、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等、最終站則是台北松菸文創園區。 策展人Bruno Gaudichon於松菸的講座 參觀展覽需搭配著工作人員所發的偏光鏡手杖的AR科技使用,也可幻想著那時候的巴黎人持著手杖漫步的情形,進入第一個展間牆上播放著從1800年至2011當中的18段影片,看到過去到近代的愛馬仕在不同的季節中發展的巴黎街道情懷,接下來的手杖展間則是第三代的負責人Émile Hermès所收藏的各式各樣的手杖也是當時巴黎人漫步時所配備的地位象徵,在天花板上手杖更是特別做出的仿造品,由於收藏品太過脆弱無法展出,所以展覽團隊特定選用跟原始材質相近的木頭和雞毛材料打造出此次的展覽品。 展間1 展間2 推開了擺滿愛馬仕盒的衣櫃後,眼前兩旁的空間各別是先生與太太的更衣室,看出愛好運動的先生與時髦的太太。繼...

倫敦式散步 ㄧ 第八步 Brick Lane(下)

第八步 — Brick Lane (紅磚巷) Brick Lane 的街景 塗鴉、紅磚、咖哩是一腳走進 Brick Lane 就能感受到的景象,那無所不在的復古和路人自我不羈的態度,都是典型東倫敦的氛圍。當初因磚塊建材取名- Brick Lane,並在倫敦大火之後拓大了磚塊建材範圍,而今 Brick Lane 的稱號不再單純指這條巷子,更是泛指了Spitalfields 的區域以及東倫敦的特色代表。 Brick Lane Market    Brick Lane 的地圖 如果想跳過前面  Spitalfields的市集 ,可從 Aldgate East 車站出來後的第二條路,轉進去便是Brick Lane。如前篇所敘述的此區發展經過和外來人的遷移,早期的刻板印象當地人總會聯想到,發生於此地開膛手傑克可怕事件的治安危機,但隨著後來的城市發展,市集的聚落吸引更多的人潮聚集,特色的咖啡店、復古商店、夜店也紛紛進駐,路上斑駁塗鴉的牆壁變成了許多時尚雜誌拍照的熱門選項,使很多年輕人反而更想前來一探究竟。 牆上的塗鴉 復古風格的咖啡店 以The Old Truman Brewery(釀酒場)為中心開始拓展,早期釀酒場興起後經營者獲得國王授權得以開始經營附近的市集,如今釀酒場已轉換型態變成經營餐廳、不同型態的市集和場地租借等,而原本的Truman Brewery 於2010年開始復興,地點則在較遠的Hackney Wick。這裡的市集比較廣為人知的為 Sunday UPmarket 和Brick Lane Market 還有其他如Vintage Market(復古市集)、職人工匠、茶具器皿等不同主題的市集,相較於每天都開張的Spitalfields Market,圍繞在市集Brick Lane的二手商品和小吃攤等市集多半只有在週末營業。     Vintage Market 和 Sunday UPmarket Sunday UPmarket裡面 沿著Brick Lane 走下去,沿路總是有看不完的商店,除了吃的和服裝之外,音樂在這裡也是不可缺少的元素,而我自己非常喜歡閒晃的 Rough Trade East 唱片行,有著包羅萬象...

倫敦式散步 ㄧ 第八步 Old Spitalfields Market (上 )

第八步 — Old Spitalfields Market (舊斯皮塔佛德市場) 搭往 Liverpool Street station的方向,車站路線眾多包含了火車、路上的鐵路、地鐵還有通往Stansted Airport 機場等,抵達後從正門走出來 小黃瓜大樓 便矗立在前方,再走約九分鐘的路程即可到達歷史悠久的 Old Spitalfields Market ,另外還有兩個市集 — 星期天營業的 Sunday Upmarket 和以復古服裝跟咖哩聞名的Brick Lane Market就在後方。 Liverpool Street 地圖路線 走進了市集廣場後別於百貨公司的成品感覺,更多的是自由的創意和強烈的自我風格感,琳瑯滿目的攤販當中皮件、飾品為大宗,其他的還有一些畫作、設計小物等,而這裡的人穿搭幾乎也都是毛料大衣、寬皮帶、牛津鞋,所以只要在這裡逛著一圈買上幾件單品就可以變的東倫敦人一樣走向70年代的自由奔放感,皮草大衣的隨意穿搭加上靴子(圖右),鮮豔的民俗圖騰(圖左)等,或搭上寬皮帶的運用將衣服穿出的感覺。 位在Spitalfields 區的市集受到共有三次的文化衝擊,讓此區成為不受傳統的約束將非主流變成主流的地方,圍繞著市集的周圍的咖啡店、服飾店都必須要有強烈的風格才能在此區受到注目。 Old Spitalfields Market 源起於1638年由查理ㄧ世授權可在此地販售肉類等食品後,開始聚集了市場聚落,而在經歷倫敦大火後反而使位於郊區的 Spitalfields 有更多人潮聚集,在17世紀有另一群從巴黎逃開的基督新教徒在此地帶給愛爾蘭的紡織產業的絲綢後,隨著紡織沒落後留下了一群人便在倫敦碼頭進行修建相關工作,另一波人潮則是猶太人為了躲避波蘭迫害,大量遷移到此地變成最大的猶太人群落,最後一波移民則是在猶太人遷移後孟加拉人移居此地,帶來不同的文化和商業的生機,更造就了Brick Lane的特色。歷史上的今天也留下了這些不同信仰的建築文物包含新教徒、猶太教堂和穆斯林清真寺等的宗教集會場所,其他相關建築物也列為英國特殊建築和歷史遺產法定列表保護。 市集的攤販 市集之後進行了幾次的改造後,最後在原有的市集Old Spitalfields Market 周圍新建摩登的現代化廣場和店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