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精選文章

倫敦式散步 — 第四步 Angel Station

第四步 — Angel Station 街道上的花店 站在往出口方向的長長手扶梯上,離開了Angel Station 站,一排的餐廳、酒吧、咖啡廳,服飾店,設計展覽館以及有特色的小店顯示出熱鬧的氣氛。光是星巴克在車站附近就有三家,除此之外各個大型超商也在此開設,如此的高生活機能性,讓這區域相當不僅適合家庭進駐的地方,常常可看到貴婦們推著嬰兒車在此散步,也有許多新潮設計工作室也在此承租,三不五時舉辦個展或工作坊。 可點開看放大的地圖 Angel 屬於 London Borough of Islington 地區,也是商業改造地區(有額外徵商業稅用來改善地區環境等公共服務)。沒有Islington北邊的混亂,而多了一些盎然的味道。在主要道路Upper St 的建築物多半是屬於現代風格,以前在此居住在朋友家時,總是習慣從家裡的垂直大窗戶望向街道,有的時候彷彿也跟街道上的人互望。每次要回家的路上,都會經過ㄧ戶樓下是酒吧的工作室,在晚上他總是一個人,在窗戶裡面對著一排排的書櫃,打著電腦,而不畏樓下的歡聲,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一樓是酒吧的工作室 而從Upper St 往Charlton Pl再轉進Camden Passage 是Angel 區域的小市集,假日會有古董攤販,平日則是咖啡廳與餐廳也都高朋滿座的人文區。美式風格的早餐俱樂部餐廳是我每次經過這都要進去的餐廳,店裏貼滿了「早餐俱樂部」的海報以及相關的報導文章。每次走進這裡就像是重溫了學生時代的感覺,而且每份餐點的分量也是驚人之多。 再回到Upper St的分岔路往Inslington Green 轉進去St Peter's St,則是倫敦最大間的Cass Art。Cass art 獨棟的木頭倉庫設計總共有兩層樓以及地下一樓,是專門賣有關繪畫的用具,器具琳琅滿目,也時常舉辦工作坊的活動。每年暑假都會有大打折扣的一天,在那一天都可看到學生門大排長龍的盛況。 Cass Art的店門 再往上走有現代風格的劇院,也有霓虹燈上閃爍著上映的電影名字的復古風格的電影院。 復古電影院 而2013年6月13號是英國樂團 Trav...

倫敦式散步 — 第五步 Abbey Road

第五步 — Abbey Road

OH! 親愛的陛下,我在章魚花園裡用著Maxwell的銀色槌子敲打已封存的夢。
太陽之王總是透過臥室的窗外,撒進了那些我們在一起的時光。
看著小氣的芥末先生與塑膠佩特,承受著兩人的負擔,
想起,我要你的念頭,因為你對我是如此的重要,即使你從來沒有給過我你的錢,
在最後,太陽來了,而我又沈入黃金夢鄉。(改編自Abbey Road 專輯歌名)


路口對面你招了招手,我跨過馬路朝向你,走過黑與白的相間,無數個歲月的流失與曾經在耳邊的音符,這就是位於 St John's Wood 車站旁的Abbey Road。

走在Abbey Road上
因為The Beatles而得名的一條平凡的馬路,在2010年時已被英國政府列為歷史文化的重要遺跡。跟1969年比較馬路的兩旁四周跟當年沒有並沒有太過多的變化,而不論是平日還是假日永遠都會有人潮前來過馬路,我想,這些都對附近的居民與車流增加了一些困擾,但是樂迷的心情還是無可取代。無法前來的人也可以透過Abbey Road Studio網站上的 Crossing Cam 彷彿跟偷窺者一樣的心情,觀看路口情形。甚至在今年六月時Abbey Road與Google合作設立了 Inside Abbey Road 樂迷可在網站上,以360度的參觀Abbey Road Studio實景旅程。


 Abbey Road Studio門前的塗鴉

可點開放大地圖

The Beatles以此條路所拍攝的專輯封面,謠言傳說多不可舉,有人說在專輯封面裡Paul McCartney赤腳走路有意味已經不在世上了,而其他團員三人各代表了不同的職位來送別, 身穿白衣的John Lennon代表教士,黑衣服的Ringo Starr則是抬棺者,工作服的George Harrison為挖墳工人,連Paul抽煙的手勢也被解讀為棺材釘的象徵,而身後金龜車的車牌LMW 28 IF,則被流傳成27歲發行此專輯的Paul是否會活到28歲? LMW也被解釋成”Linda McCartney Weeps”。縱使當時謠言紛紛擾擾,但現實是Lennon 在1980年被謀殺,Linda在1998年去世,而George在2001因病去世。


知名的Abbey Road Album 封面






















在錄這最後一張專輯時,McCartney 曾提議想到聖母峰來拍攝專輯封面,而團員們似乎覺得麻煩,最後決定在Abbey Road Studio前的馬路來拍攝,無心的決定就成為了經典。來回走了幾次,最後成為了這一張一樣的步伐,每個人已各自的姿勢往前走,卻又顯得如此平衡的留念。

再度來返走了幾次這條馬路,人聲、車聲、空氣裡的冷風,難以想像當時他們的心情會是如何呢?從Liverpool發跡的他們到紅遍全世界的披頭四,渡過了混亂泡沫的荒唐,也承受了盛名之累,到後來團員們的拆夥、離開。當初的他們用音樂聯繫了自己與世界,後來音樂留下來了,披頭四的人員已成過去。結果就像George Harrison身前所說的" The Beatles will exist without us.” 

George Harrison於利物浦披頭四博物館裡的文字


在 Abbey Road 這最後ㄧ張錄製的專輯裡,對George Harrison 遲來的創作才華的肯定"Something" and "Here Comes the Sun"。而John Lennon 也缺席錄製Paul所創作的歌 "Maxwell's Silver Hammer"(其他團員也表示對這樣“ McCartney般的老婆婆搖籃曲“沒有正面的評價),而專輯特別收錄的一系列輕快組曲團員們正反意見也不同,但我還是相當喜歡他們一起合唱的 “ Carry That Weight ” McCartney, Lennon, Harrison, and Starr。

每次一聽就會覺得在那首歌的世界裡,什麼都沒有改變,他們也不曾離去。
而這些或許也都寫在了John Lennon 的音樂裡。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

By John Lennon- Imagine



--------------------------------------------------------

👏 👏 歡迎追蹤粉絲專頁如下 ✅

FB 旅人YU
IG a_travel_intern_yu
Twitter a travel yu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倫敦式散步 — 第四步 Angel Station

第四步 — Angel Station 街道上的花店 站在往出口方向的長長手扶梯上,離開了Angel Station 站,一排的餐廳、酒吧、咖啡廳,服飾店,設計展覽館以及有特色的小店顯示出熱鬧的氣氛。光是星巴克在車站附近就有三家,除此之外各個大型超商也在此開設,如此的高生活機能性,讓這區域相當不僅適合家庭進駐的地方,常常可看到貴婦們推著嬰兒車在此散步,也有許多新潮設計工作室也在此承租,三不五時舉辦個展或工作坊。 可點開看放大的地圖 Angel 屬於 London Borough of Islington 地區,也是商業改造地區(有額外徵商業稅用來改善地區環境等公共服務)。沒有Islington北邊的混亂,而多了一些盎然的味道。在主要道路Upper St 的建築物多半是屬於現代風格,以前在此居住在朋友家時,總是習慣從家裡的垂直大窗戶望向街道,有的時候彷彿也跟街道上的人互望。每次要回家的路上,都會經過ㄧ戶樓下是酒吧的工作室,在晚上他總是一個人,在窗戶裡面對著一排排的書櫃,打著電腦,而不畏樓下的歡聲,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一樓是酒吧的工作室 而從Upper St 往Charlton Pl再轉進Camden Passage 是Angel 區域的小市集,假日會有古董攤販,平日則是咖啡廳與餐廳也都高朋滿座的人文區。美式風格的早餐俱樂部餐廳是我每次經過這都要進去的餐廳,店裏貼滿了「早餐俱樂部」的海報以及相關的報導文章。每次走進這裡就像是重溫了學生時代的感覺,而且每份餐點的分量也是驚人之多。 再回到Upper St的分岔路往Inslington Green 轉進去St Peter's St,則是倫敦最大間的Cass Art。Cass art 獨棟的木頭倉庫設計總共有兩層樓以及地下一樓,是專門賣有關繪畫的用具,器具琳琅滿目,也時常舉辦工作坊的活動。每年暑假都會有大打折扣的一天,在那一天都可看到學生門大排長龍的盛況。 Cass Art的店門 再往上走有現代風格的劇院,也有霓虹燈上閃爍著上映的電影名字的復古風格的電影院。 復古電影院 而2013年6月13號是英國樂團 Trav...

倫敦式散步 — 第七步 Portobello Road Market

第七步 —   Portobello Road Market Portobello Road  街景 Portobello Road 路上的建築物 Portobello Road Market 以賣古董物品聞名,幾乎是每個去倫敦旅遊的人,一定會前往的熱門旅遊景點。 以前因為在服飾店打工的關係,每到假日都會來Portobello Road報到,對於市集的路線很熟悉,市集主要在星期六開放,星期日是最冷清的一天,幾乎沒有攤販開張。 市集取名來自於路名ーPortobello Road,從北到南的兩端的可分別搭乘Notting Hill Gate Station (Central/ Circle/ District)和 Ladbroke Grove Station(Circle/ Hammersmith&City)全長約一公里,橫跨了Notting Hill district ,雖然只是約20幾分鐘的路程,但路上琳瑯滿目的市集需要花上三、四個小時左右才能逛完。 Portobello Road 路上的建築物 從1940年代開始,Portobello Road 除了原先規劃給上流階級的住宅區以外,也開始租給更多不同階層的人住進此區,湧進越來越多不同性質的攤販如像撿破爛的人販賣陶碗瓢盆等,進而更多的攤販也賣起手飾品、古董等,這樣的狀況反而取代了原先以賣鮮果以及食物為主的市集。 主要的路段以Portobello Road 分為以下 二手商品 – Golborne Road to Westway 服飾 – Westway area 傢俱 – Westway to Talbot Road 鮮果和食物 – Talbot Road to Elgin Crescent 古董 – Elgin Crescent to Chepstow Villas Portobello Road market 攤販 除了市集以外也有其他的活動,從1996開始在八月底所舉辦的Portobello Film Festival為三個星期長的電影節,主要以獨立電影為主,免費播放將近有700百部的影片其中包含實驗性、短片、紀錄片、音樂和動畫片等,也可因此參觀平常不對外開放...

倫敦式散步 — 第二步 Bank Station

第二步 — Bank Station Bank Station顧名思義的這一區有許多銀行,路上通勤的多半是上班族。所以在週末時,路上空空蕩蕩,這一區可以說是專屬你的區域, 討厭人群的我,最喜歡在這,城市裡最適合散步的場合遊走。 Cornhill路上的街景 有一年的聖誕節 25號當日,剛在朋友家party夜宿完後經過這一區時,看著雄偉的建築物與斑駁的石頭路。這一天當人們都在家裡慶祝聖誕時,在這裡,彷彿也感覺到城市在休息。 在Bank station 這一區有許多有趣的巷道,而我最常走的路線是從bank station 經過Cornhill 到 Gracechurch 在轉進 leadenhall market。 Bank station 旁邊就是英國第一座專業商業建築的Royal Exchange,一開始 在1571年由Queen Elizabeth I 授權賣酒, 但經過了兩次倫敦大火的破壞,而改成現在由William Titen所設計的風格。如今已是商店,餐廳與咖啡廳的場所。 Royal Exchange門口前 在Royal Exchange裡,可看到許多知名的名牌店如Guggi,Hermes,Omega等,而靠近Threadneedle St有一家Paul A Young Fine Chocolate,我當時還以為跟法國知名的麵包店Paul有所關係(誤),其實是由英國人Paul Young所經營的高級手工巧克力專賣店。 而沿著Cornhill走,除了許多名牌店之外也有一間又一間的高級酒吧。走到Gracechurch時,傳統的 leadenhall market就在眼前。此時在轉角等待紅路燈時,看到了一位大叔騎士,騎著重型機車,音響開到最大,似乎是用他自己搖滾的方式在慶祝聖誕節。 搖滾的大叔騎士 Leadenhall Market 早期為買賣家禽類的市場,到後來增加了起士、毛料、皮革、紡織品等方面的攤販也進駐到此,而如今Leadenhall Market已成了倫敦五大購物中心之一的市場,保有著零售業的的肉販、魚商等,還有許多的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