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步 — Angel Station 街道上的花店 站在往出口方向的長長手扶梯上,離開了Angel Station 站,一排的餐廳、酒吧、咖啡廳,服飾店,設計展覽館以及有特色的小店顯示出熱鬧的氣氛。光是星巴克在車站附近就有三家,除此之外各個大型超商也在此開設,如此的高生活機能性,讓這區域相當不僅適合家庭進駐的地方,常常可看到貴婦們推著嬰兒車在此散步,也有許多新潮設計工作室也在此承租,三不五時舉辦個展或工作坊。 可點開看放大的地圖 Angel 屬於 London Borough of Islington 地區,也是商業改造地區(有額外徵商業稅用來改善地區環境等公共服務)。沒有Islington北邊的混亂,而多了一些盎然的味道。在主要道路Upper St 的建築物多半是屬於現代風格,以前在此居住在朋友家時,總是習慣從家裡的垂直大窗戶望向街道,有的時候彷彿也跟街道上的人互望。每次要回家的路上,都會經過ㄧ戶樓下是酒吧的工作室,在晚上他總是一個人,在窗戶裡面對著一排排的書櫃,打著電腦,而不畏樓下的歡聲,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一樓是酒吧的工作室 而從Upper St 往Charlton Pl再轉進Camden Passage 是Angel 區域的小市集,假日會有古董攤販,平日則是咖啡廳與餐廳也都高朋滿座的人文區。美式風格的早餐俱樂部餐廳是我每次經過這都要進去的餐廳,店裏貼滿了「早餐俱樂部」的海報以及相關的報導文章。每次走進這裡就像是重溫了學生時代的感覺,而且每份餐點的分量也是驚人之多。 再回到Upper St的分岔路往Inslington Green 轉進去St Peter's St,則是倫敦最大間的Cass Art。Cass art 獨棟的木頭倉庫設計總共有兩層樓以及地下一樓,是專門賣有關繪畫的用具,器具琳琅滿目,也時常舉辦工作坊的活動。每年暑假都會有大打折扣的一天,在那一天都可看到學生門大排長龍的盛況。 Cass Art的店門 再往上走有現代風格的劇院,也有霓虹燈上閃爍著上映的電影名字的復古風格的電影院。 復古電影院 而2013年6月13號是英國樂團 Trav...
說話的聲音、敘述的語調、記載著聲音的過程,在不同的地方訴說著異鄉的故事,「 電影耳 」便是這樣的地方,選自亞洲、歐洲、美洲等主題,還原聲音的場所,經過錄音師的剪輯,讓元素在經過不同世代的時間,仍呈現在世人的眼前。 立方計畫空間 展場隔開了兩個空間,打開門時會先看到聆聽室,電視上沒有影像只有音軌傳出來的環境聲音,展間上所掛的黑布版,似乎提醒著來訪的人可將聽覺用想像在黑布上投射出來,作品包含台灣的聲音紀錄片單元「 給耳朵聽的電影」呈現出山上、海邊人文和環境共存的聲音,另外還收錄台南工廠的生活日常,「 Voice of the rainforest 」則是來自美國的人類學家紀錄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卡盧利族人的生活紀錄,其他作品還收入了法國、日本等錄音師在越南和印度的旅行生活。 聆聽室 在聆聽「電影耳」展覽時,令我印象深刻的作品,為法國廣播製作人Yann PARANTHOËN 其一生工作的紀錄,幾乎總是一人工作的他,花費了半個世紀剪輯許多不同受訪者的聲音,在訪談中提到:「 當我在工作的途中,不知不覺也養成了收集聲音的習慣。」講話的同時,正將手指穿過一捲一捲的圓形音軌帶,整理放置到櫃子裡。影片當中有一幕影像,照著大樓外部的畫面,耳朵裡聽到了清脆立體的腳步聲,讓我不得不先將耳機放下以確認聲音的出處,再次戴起耳機聆聽,影片裡正說著這個腳步聲,是住在某某樓層的先生,原來人一舉一動的聲音,也相當於指紋辨人的識別程度。 Yann PARANTHOËN 作品 靠著門口的作品來自於英國的錄音師 Peter Cusack,記錄著車諾比的聲音現場「危險所在的聲音」,牆壁上的照片配合著聲音檔案,聽著走過廢墟地上殘留的玻璃聲,沒人乘坐的摩天輪,此外還特別收錄鄰鎮切爾諾貝爾的女性詩人,在她的聲音當中朗讀著「安靜的對話」留下自己所作的詩句,告訴著後人們這一切發生的故事。 Peter Cusack 作品 另一邊牆壁的作品,為同樣來自於英國的David TOOP 在1978年拜訪了亞馬遜河流域的亞諾馬米族人的巫師儀式「Lost Shadows: In Defence of the Soul 」,聲音檔案記錄著巫師薩滿做著特製的草藥後讓族人喝下,進行身心的清理,聽著喃喃自語的聲音,讓一向神秘的亞馬遜河在蒙上一層紗。 David TOOP 作品 ...